尊龙凯时平台交通AG尊龙凯时许骏教授研究团队在纳观尺度冲击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应力波的传播和冲击能量的耗散,是冲击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子动力学为研究纳米尺度上应力波传播和冲击能量耗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近日🏌🏽♀️,我校交通AG尊龙凯时许骏教授团队在纳米尺度下一维离散系统的动态力学行为和纳米流体能量转换系统的研究上均取得重要进展。
之前👨🏽🦳,一维离散系统的动态力学响应问题因其独特的应力波传播特性而在宏观上被广泛研究。许骏教授指导我校交通AG尊龙凯时大三本科生郑博文同学,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AG尊龙凯时刘益伦特聘研究员合作,以碳60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纳米尺度下一维离散系统中孤立波的传播特性🌔,发现范德华力主导下的纳米尺度的系统动力学响应相较于遵循赫兹接触的宏观系统呈现出更强的非线性特征🧑🏿🎄,为应力波调控与耗散相关技术奠定理论基础。这一研究进展目前已在线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下属的著名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影响因子IF=5.6,JCR综合类分区排名5/5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为迄今为止交通AG尊龙凯时本科生以学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最高水平论文🍬。

图1 纳米尺度下的一维离散系统
同时,许骏教授(第一通讯作者)及其团队成员胡大勇讲师🪸、硕士生江汉林同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rof. Weiyi Lu(共同通讯作者)合作提出以异型碳纳米管做载体的新型纳米流体能量耗散系统并揭示其能量耗散机理🪲。冲击条件下,水池压力达到临界值时,水分子会克服毛细管阻力渗入疏水的碳纳米管中🫵。在这个过程中,冲击能量转换为剩余表面能。许骏教授团队通过大量的分子动力学数值研究证明,该系统相较于国际上现有直管型纳米流体能量转换系统而言🛅,具有更好的可控性、现实性以及轻量化🤳🏿。此研究结果已被该物理化学领域TOP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收录(影响因子IF=4.5,在JCR原子物理分区排名6/34)。

图2 异型管纳米流体能量转换系统
两项研究均得到“卓越百人教授”启动经费支持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 Scientific Report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1052🙎🏿♀️。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cp/c6cp00255b#!divAbstract